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09?2012年)的通知

2009-09-02来源:省政府办公厅阅读数:340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09?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二日

 


 

安徽省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2009?2012年)

 

技术标准是规范生产行为、加快技术进步、推进自主创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为加快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省产品和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安徽省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09?2012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三大体系”,实现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突破,以技术标准战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与标准化工作的紧密结合,积极采用和推广科研新成果,不断提高标准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使标准化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坚持市场导向,提高标准适用性。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安徽标准化发展重点方向,着力提高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不断增强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

(三)坚持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化水平。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着力推进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特征突出的重点区域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坚持政府推动,提高社会参与度。以发展经济、壮大产业为目的,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协调监督,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加强沟通、相互协作、齐抓共管,调动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建立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即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技术性贸易壁垒突破工程、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工程;建设“三大体系”,即农业(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达到以下总体目标: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以及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专利技术的含量显著提高;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的数量明显上升;农(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农(林)业技术标准有效推广实施,在农(林)业生产中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逐步推开,示范效果明显提高;标准信息平台、咨询服务及标准化专业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二)具体目标。根据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和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到2012年末:

1.全省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的数量,达到30个以上;争取主导或参与新制(修)订国家标准的数量超过120项;制(修)订省地方标准1000项以上。

2.力争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全省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中国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并通过AA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争创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家。

3.力争建立3?5个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市,培育30家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企业,扶持5?6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企业。

4.建立健全以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准为主体的省农(林)业标准体系,制(修)订省级农(林)业地方标准300项以上。

5.建立12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农(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和50个农产品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200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40个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企业达到60家。

6.组织开展1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金融、行政审批、商贸流通、餐饮旅游等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建立绿色饭店、标准化服务社区等100个。

7.加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建立以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为龙头,覆盖全省的标准信息服务网。完善WTO/TBT”信息资源数据库。

8.完善标准化专家库,全面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实施标准化高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精技术、通外语、掌握产业发展趋势、熟悉标准化工作程序、具有国际水平的高层次标准化专家,代表安徽积极参加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

四、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

结合我省实际,在以下10大重点领域93个重点方向,突出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

(一)制造业。

1.汽车产业:(1)重大关键技术标准;(2)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3)整车、专用车技术标准;(4)零部件配套体系技术标准;(5)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技术标准;(6)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技术标准。

2.装备制造业:(1)叉车、挖掘机、装载机、起重设备等领先全国的工程机械类产品关键核心技术标准;(2)成套设备、大型液压机、大型潜水电泵、电站锅炉、玻璃制造设备等我省特色优势产品的技术标准;(3)数控机床、船舶制造、电器设备、环保设备、船用柴油机、农用机械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技术标准;(4)电力设备、建筑机械、新型农业机械、矿山设备等领域的技术标准。

3.化工产业:(1)煤化?盐化一体化等煤化工技术标准;(2)甲基丙烯酸甲酯、工程塑料、乙烯工程等石油化工技术标准;(3)橡塑化工技术标准;(4)精细化工技术标准;(5)硫、磷化工技术标准。

(二)高新技术产业。

1.信息家电、软件和终端产品等信息产业的技术标准;2.电子信息、电子材料、汽车电子、数字化音视频、网络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技术标准;3.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标准;4.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应用的技术标准;5.生物产业特别是面向健康食品、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有重大需求的生物产业的技术标准;6.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7“重点跨越科技工程”技术标准。

(三)材料产业。

1.新型材料、精品钢、薄板带等钢材短缺品种技术标准;2.铜材、铜材精深加工等有色金属技术标准;3.纳米粉体材料技术标准;4.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标准;5.玻璃深加工技术标准;6.新型软包装等产品技术标准;7.铁矿、铜矿等金属矿山资源保护技术标准;8.方解石、石英砂、煤系高岭土、凹凸棒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保护技术标准。

(四)轻工产业。

1.家用电器制造业:(1)环保健康空调、节能保鲜冰箱、仿生节水洗衣机、数字高清电视等绿色、新型智能家电产品和小家电产品的技术标准;(2)家电关键配套件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和省内家电企业联盟标准。

2.食品工业:(1)绿色、安全食品技术标准;(2)有机酸、淀粉糖等食品原料技术标准;(3)冷却肉、分割肉技术标准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精制品技术标准;(4)白酒、卷烟技术标准。

3.纺织、造纸工业:(1)棉纺、布等优势产品技术标准;(2)紧密纺、服装及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技术标准;(3)涂布白板纸、印刷书写用纸、高强瓦楞原纸等高附加值产品技术标准。

(五)现代农(林)业。

1.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技术标准、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技术标准;2.优质稻谷、专用小麦和玉米、优质棉花和油料、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3.畜牧水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技术标准;4.粮食、肉类、乳品加工及深加工技术标准;5.农业技术推广标准体系;6.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体系;7.林浆纸一体化工程技术标准;8.林木种苗技术标准;9.林木生态工程及营造林技术标准;10.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技术标准;11.花卉、竹藤产品技术标准;12.人造板、林化产品技术标准;13.森林防火与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

(六)现代服务业。

1.物流业:(1)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标准;(2)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物流配送技术标准;(3)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技术标准。

2.行政服务:(1)行政服务规范;(2)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3)行政服务设施标准化。

3.金融服务业:(1)银行业服务标准;(2)保险业服务标准;(3)证券业服务标准。

4.商务服务业:(1)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服务标准;(2)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服务标准;(3)咨询、培训和资产管理服务标准;(4)会展、广告服务标准。

5.旅游业:(1)旅行社标准;(2)导游标准;(3)旅游景区(点)标准;(4)旅游饭店标准;(5)乡村旅游标准;(6)旅游餐饮标准。

6.房地产业:(1)房地产交易标准;(2)房产中介服务标准。

7.社区服务业:(1)家政、家装服务标准;(2)便民服务、物业服务标准。

(七)现代交通运输业。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2.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3.交通运输安全标准体系;4.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

(八)工程建设。

1.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2.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3.农村民用建筑标准体系;4.地方特色建材及建筑产品标准体系;5.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九)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

1.节煤、节电、节气技术标准;2.节地、节水、节材技术标准;3.工业、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标准;4.污水处理技术标准;5.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十)食品、消费品和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标准;2.食品中非食用物质检验技术标准;3.食品、消费品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4.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安徽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科技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厅、省国资委、省旅游局、省体育局、省法制办、省政府金融办、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本部门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具体方案。

(二)加强政策引导。各级财政部门应对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给予经费支持,加大对标准化示范(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标准制(修)订、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和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标准化审查,优先选择我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和项目。科技部门要将重要的技术标准研制成果纳入省科学技术奖励范围。各地要创造条件,鼓励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对通过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项目予以支持。

(三)加强区域指导。大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性创新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持试验区的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帮助企业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引导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以质监、科技、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骨干的标准化人才培训网络,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实施标准化继续教育工程和标准化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标准研制人员、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实行标准化岗位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探索标准化工程师制度。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标准化在校教育,条件具备的可设立标准化专业。加强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我省标准化专家人才库,鼓励标准化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培养更多的国际标准化专家。要建立配套的标准创新奖励制度,进一步调动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标准化工作持续创新发展。对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要予以表彰奖励。

(五)加强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普及标准化知识,宣传我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成果,推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先进典型,促进企业立标准、创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组织好“质量月”、“世界标准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普日”、“科普周”等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标准化论坛、学术交流及公众标准化知识普及等不同层面的活动,提升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扩大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

 

附件:安徽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

 


附件

安徽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

 

     

 

责任单位

协同配合单位

 

 

一、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

1

积极推动我省优势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

省质监局、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行业协会等。

2

积极申报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到2012年末,全省争取申报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30个。

省质监局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相关行业协会等。

3

加大标准研制力度,到2012年末,争取主导或参与新制(修)订国家标准的数量超过120项;制(修)订省地方标准1000项以上。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

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质监局、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行业协会等。

4

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到2012年末,力争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全省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

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质监局、省科技厅、省商务厅、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财政厅、相关行业协会等。

5

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到2012年末,中国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并通过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争创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家。

省质监局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相关行业协会等。

6

积极开展标准项目研究,组织有竞争力、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如食品安全、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等)的项目申报国家标准科研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科技成果奖”等。

省质监局、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行业协会等。

 

 

二、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突破工程

7

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建立包括收集与反馈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研究与咨询系统在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防范和应对体系。

省质监局、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商务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相关行业协会等。

8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传递网络。以报纸、网络等为载体,建立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出口企业的信息传递网络。

省质监局、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商务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相关行业协会等。

9

完善WTO/TBT”信息资源数据库。在国家三大信息资源数据库(技术标准数据库、技术法规数据库、WTO/TBT-SPS通报数据库)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我省WTO/TBT技术标准专题数据库,提高WTO/TBT专题技术标准数据库在全社会的应用水平。

省质监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等。

 

 

三、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工程

10

2012年末,力争建立3?5个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市。

省质监局、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淮南、黄山市政府等。

11

2012年末,培育30家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企业。

省创新办、省质监局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

12

2012年末,扶持5?6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企业。

省发展改革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财政厅等。

13

2012年末,建立12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和50个农产品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200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40个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省质监局、省农委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14

2012年末,力争开展10个国家级、组织开展100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金融、行政审批、商贸流通、餐饮旅游等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建立绿色饭店、标准化服务社区等300个。

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

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务服务中心等。

 

四、建立健全农业(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15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到2012年末,新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00项以上。

省农委、省质监局

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等。

16

以食品标准为重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备案的管理;建立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安全质量溯源的标准化体系。

省卫生厅、省质监局

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等。

17

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技术要求、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技术要求、环境和动植物安全风险评估要求等;推广和实施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认证),到2012年末,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企业达到60家。

省农委、省林业厅、省质监局

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五、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18

加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建立以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为龙头,覆盖全省的标准信息服务网;加强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以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检测中心、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国家级、省级检测机构为龙头,联合全省专业质检机构,覆盖我省主要工业产品和农产品检测、标准验证网络。

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六、建立健全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

19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完善标准化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到2012年末,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根据国家标准化战略发展要求,报请修订《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安徽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安徽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和规章。

省质监局

省法制办等。